10.05.13 (Thu)


 


<前言>


這本書,之前在Carol的美麗花園看到她的介紹(事實上我都一直發落她的文章啦!!!)


當時,心中就一直想買,只不過,我手中沒有信用卡遲遲不下訂單,


事後證明,大穎文化網路上買書,是不用信用卡的。。。


真的很剛好,上天真的是眷顧我這位窮老師嘛???


大穎文化為了慶祝母親節,舉辦五月都是母親節書展


全書都是79折,如果是母親節特別書刊75折,這樣的好康,讓我馬上下訂單。


同時,我也買了好幾本很棒的書,到時候再分享,小朋友看完也直呼有趣。。。


 


 


 


<簡介>



當全世界在風靡某樣東西,台灣絕對是亦步亦趨跟著"瘋"~~~不知所云跟從!


從來沒有去周全思考


 


書中的蘇西大嬸,全城最富有的女士,


她從來沒買過"什麼都沒有",就這樣全城都陷入買"什麼都沒有"


全城的商店也開始賣"什麼都沒有"


接著呢?發生什麼事?


 


最近跟孩子們一起分享:大穎文化發行的"我要買什麼都沒有"這本童書,


當小孩子愈大,心中的慾望也愈大。


當他們的小慾望漸漸萌芽之際,跟他們分享這本書是最恰當。


他們也很可愛,回說:蘇西大嬸好好笑唷!!!怎麼會買什麼都沒有呢?


(Angel說的,聽這口氣就知道吧!)


當我們大家以不可思議的眼光看這件事情時,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再做一件不可思議的決定呢?


童書用很詼諧的方式描述,大人們可以拿起來仔細品嚐一番。


 


 


<感想>


因為從事補教業,心中當然不斷湧現這些年台灣的教育模式,


20多年前,幼稚園出現雙語、全美教學,家長瘋迷。。。學校也跟著改變策略


>>>我就是跟上這班列車,很多爸媽應該也是做這班車吧!


10多年前,美語往向下扎根,出現英語資優班,家長瘋迷。。。學校為了生存也跟著改變


前些年,有學者提出讀經可以培養心性,家長瘋迷。。。學校又引進這套教學


這些年,出現慢活教學,家長瘋迷。。。學校又再改變


一直不斷地引進,一直不斷地改變,這些改變是否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成長。


生小孩,養小孩,教小孩~


不是買明牌,不是跟著流行雜誌走,不是跟著廣告標語,不是走在時尚的尖端。


我們已經被報導、廣告、媒體不斷地宣傳到完全忘記"教育孩子的本質"


一昧的跟隔壁王董比衣服,跟對面的郭太比美語學校,跟李媽比學費,


從來不比孩子的自信、成長、心情,


衣服重要、學校重要、成績重要,但是孩子的成長不是只有這些。


 


這學期,我看到一種完全不平衡的狀況,


某位一年級孩子,星期一功課居然有4項


國語作業簿2頁、國語生字3課兩遍、數學10題、生卷一張


某位五年級孩子,每天功課只有一項、一篇日記


某位五年級孩子,星期四功課有4項


訂正數作、數習、數卷,國語40個圈詞3遍,數學應用25題,國語作業簿2面


某位六年級的孩子,星期五當天的回家功課有一張70題數學、圈詞功課


 


以上這些學校老師曾經思考過給孩子帶功課回家寫的目的是什麼嗎?


想藉由功課多寡來突顯自己是位認真的老師嗎?


想藉由孩子多練習後的成績,來突顯自己的班是與眾不同嗎?


不管出發點是什麼?老師應該衡量這些功課是否能讓孩子吸收與了解。


 


在台灣,老師跟家長都欠缺溝通。


因為工作上的需要,常常在運動會或親師座談會時,會到學校走動,


每一個班級出席的家長都不超過10位,高年級的班級,家長出席人數更是少之又少。


這樣的現象,老師與家長永遠很難找到平衡點,


老師如果出比較少的作業,有些家長就會覺得"老師不夠認真"


老師如果作業出比較多,有些家長就會"抗議"


不管老師與家長的想法是什麼?是不是應該在事前就做好妥善的溝通,


而不是,事後的道歉。


最後,導致於老師的好意被家長誤認為"找麻煩";家長的美意,被老師認為"寵小孩"


這樣循環下去,學校老師為了躲避責任,不敢管學生,


這些不管有問題還是沒問題的小孩,最後都是一群頭痛小孩。


 


老師抱怨家長回家後不陪小孩,任由小孩看電視、玩電腦,所以,功課出多一些,


讓這群忙碌的父母不需要多費唇舌"叫"孩子--不要看電視、玩電腦。


當家長發現孩子的功課怎麼錯這麼多?


以為孩子程度落後,一股勁把孩子往數學班送,以解決回家的麻煩。


學校老師也都以為孩子都會,因為老師出的回家功課都經過補習班檢查,


所以不察覺孩子落後地方,無法調整上課腳步,孩子愈聽愈難過,叛逆期提早到來。


不是現在的孩子難以教育,而是現在的家長與老師很少溝通,


最後,家長無法知道孩子在校學習生活,以成績高低來判斷孩子努力多寡。


 


如果,我們不想以這樣的教育循環模式,是不是應該走出屬於:台灣孩子一套的學習方法


讓學校公家機關老師再接受更社會化的練習,學習與家長多多溝通;


不要只埋首追求時下流行教育模式,而忽略溝通達到平衡的本質。


 


家長也需要有陪孩子成長的觀念,而不是只負責生她及養他,


教育責任不斷地追求明星學校,不斷地花錢,而忘記孩子只是需要大人陪伴。


我們都希望,我們的孩子能有自信站在人群之中,


而不是被流行遮掩住空洞的內在。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en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