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.08.20 (Sat)


空想 空談


 


 



>>>當你知道人生方向,就勇敢往前走,


不畏懼開始的模糊不清,總有一天會清晰明白,


即使結果不如意,也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。


 


今天下午逛格時,看到一位馬麻發牢騷的文章,


心中有些感觸,自己也來發發牢騷~很久沒發沉重的文章了!


 


很多人都說:我是生完孩子後才學習如何當爸媽。


一直以來我對這句話都抱著懷疑的態度,如果這句話能成立,那換上其他名詞是否能成立?


我是進了職場才學習如何當員工


我是到了升職才學習如何當主管


我是教了學生才學習如何當老師


我是面對了病人才學習如何當醫生


我是。。。。。。。


所以,我並不苟同以上例子:同樣,我也不認同 ─ 我是當了父母才學習如何爸媽這句話!


我覺得你可以用


我是有了孩子才懂得如何當父母,而不是用學習。


 


當員工犯錯時,老闆會扣薪;


當主管指導不週時,考績年終金額會少;


當孩子在學校遇到霸凌,家長會暴跳如雷;


當醫生發生醫療疏失時,親屬會哭天搶地;


但從來都沒聽過,父母抱怨"自己"為孩子做了錯誤的決定,


因為,孩子是我自己生的,對與錯不需要旁人監督與導正。


 


我常常一個人坐在書局看書、選書,坐在101 page one一個下午,


來來去去很多父母與小孩,我也會靜靜地聽他們的對話,


光孩子想買書的情形,對話就有好多種。。。


媽媽說:在這裡看一看就好,一本這麼貴,買回去你也不看了!


媽媽說:妳看看多少錢,媽媽給妳錢去買。


媽媽說:這本書你很喜歡,那媽媽陪你坐在這裡看,我們就不用買回家了!


爸爸說:這本書對你太簡單,去買一本比較難的。


爸爸說:選一本裡面都是英文的,多練習唸英文,比較有幫助。


媽媽說:你不要一直吵著想買,等一下我打下去囉!


爸爸溫和的說,媽媽耐心的說,孩子心平氣和的聽;


爸爸大聲的說,媽媽吵雜的說,孩子哭天搶地的鬧;


不管父母回的話是否洽當,都沒有一個人會出面讚美與建議,


因為,孩子是父母生上的肉,這塊肉我要如何處置,外人不需要介入。


 


聖經說:父母所擁有的只是孩子生命的「暫時管理權」。


而不是說孩子是父母自己創造、賺取來的,所以父母只享有管理權,而非主權。

這管理權是暫時的,當孩子成年,父母就必須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生命。


不願放手的父母會養出一個無法獨立的孩子。

父母的愛是一種放手的愛,要尊重被愛的人,讓他學會獨立、並且遠離自己。


 


我並非基督教或天主教,但是生在台灣的家長往往羨慕國外的教育模式,


因為他們有一套準則帶領他們不偏離,


他們清楚知道自己擁有的是"暫時管理權",所以,不超過那條界線。


而台灣的家長一昧的模仿,


希望給孩子自由的空間,但又怕他成脫韁的野馬;


希望孩子成績優越,但又怕他壓力太大;


希望孩子多跌倒,但又怕他自信受挫;


希望很多,但是與矛盾也很多!


 


這位媽媽當初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所全美的學校唸書,


希望,語言能力從小培養;


希望,快樂自信的成長;


希望很多,但是與矛盾接踵而來,


最後,幫孩子換學校。


 


大人對自己太沒原則,才會造成一連串的錯誤。


不滿學校老師可以換,但孩子能選擇換家長嗎?


家長與老師同樣都是幫助孩子的指導者,


有些家長總是可以花一些時間陪孩子讀書、談心,反觀之你能陪你的孩子做什麼?


所以,花時間埋怨老師,不如花時間陪你的孩子學習,


學習,是時時刻刻,不是在學校與安親班。


 


當初單純的希望,而得不到回應時,馬上把前所學校學習的知識否定掉,


一直不斷地做惡性循環,孩子也不會快樂。


如果真要比較,學校與家長來比較,以這孩子4歲年紀~


一年的時間;與三年的時間相比


一年的學校教育;與三年的家庭教育相比


一天7小時的陪伴;與一天17小時家上假日48小時陪伴


這些種種,家長應該回頭反省自我,反省我要為孩子選擇什麼樣子路,


既然選擇這條路,就義無反顧的走吧!


有時會平步青雲,有時會荊棘遍布,有時會難過,有時會開心,


這一切一切都要父母與孩子一同品嚐,


不管結果是否如願,這都是自己的決定。


 


老師,知道孩子需要什麼,但是,他沒有權力干預家長要怎麼做,只有配合。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ven Huang 的頭像
    Even Huang

    L O H A S ⑧ ② ⑤

    Even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